中国世界工廠地位即將結束了。(示意圖,法新社)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富比士(Forbes)透過經濟數據及地緣政治局勢,全方位剖析美中脫鉤的中国經濟趨勢,直言外資及中企都開始轉移產線,中国作為西方世界工廠的日子即將結束,除非北京不賣產品給美國消費者,或者降低企業赴越南設廠的吸引力,否則去中浪潮將會持續,失業率攀升,「中国人可能要被餵狗了」,而有些人會將這個現象當作「報應」。
外資中企全跑 中国失業率攀升
富比士(Forbes)以「中国的大麻煩:它作為全球首選製造商的日子可能即將結束」為題,分析中国經濟走向。報導指出,中国的工廠訂單在 4 月份意外下降,對於與中国有聯繫的人來說,失業青年買不起房、打兩份零工已是司空見慣的事,卻非中共曾經抱有希望的國家。或許經濟數據降溫對中国來說並不是一個聞所未聞的數字,也不應該讓投資者過於恐慌。
關鍵在於地緣政治,此因素應該會讓中国的投資者更害怕,以致企業正在緩慢撤離中国,這包括在東南亞投資的中国公司,目的就是避免貿易關稅、制裁和日益增長的政治風險。
為了與美國人(以及在較小程度上與歐洲人)保持業務往來,中企正在撤離中国,例如世界最大的太陽能製造商之一晶科太陽能,正在做美國跨國公司曾經在中国做過的事情,將中產階級的工作機會外包出去。
這些工作機會流失,將導致當地失業率攀升。報導稱,中国擁有大約 9 億勞工,其中許多人是藍領,並不打算學程式設計,失業將會撕裂了中共與其人民之間的社會契約。
尤其,中国在艱困時期不會做好保護人民的工作,失業保障制度薄弱。「在中国你可能會被扔到狗窩裡,如果你是農民工,餵狗機會更大。」
除非中国找到一種方法來消費其在國內生產的產品,而不是依賴美國消費者,不然就是北京降低企業在越南設廠的吸引力。如果他們做不到這些,企業外流將繼續。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可視為更糟糕事情即將到來的先兆。
世界工廠地位不保 中国自找的
報導分析,企業去中的理由,早在2013年開始,太陽能及家具裝飾行業就逐漸離開中国,前往東南亞。2018年川普執政時期開啟貿易戰,對價值超過 3000 億美元的中国進口商品徵收關稅,加劇外移。
拜登延續川普強硬抗中態度,先是頒布了《《防止強迫維吾爾人勞動法》,使得過去從新疆採購棉織物的公司,部分離開中国,並用中美洲取代勞動力和供應。他們在那裡投資了1.5 億美元,「過去中国製造美國所有衣服的情況不復存在,這會造成中国人失業。」
即使中国有 Shein 和拚多多旗下電商平台Temu 來拯救他們,令人遺憾的是,Shein 和Temu 的大部分市場都在美國,而非中国,給了國會議員有機會補漏洞。眾議員 Earl Blumenauer希望補破網,目前法律漏洞允許價格低於 800 美元的情況下,免稅運往美國。如果美國將漏洞填上,將對這兩家中企造成重大打擊。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試圖將供應鏈從中国撤出,中国企業也只能到處投資以維持市占率。墨西哥政府稱,中国和香港對墨西哥的投資增長了6倍,從 2015 年的 1.171 億美元增至 2022 年的近 7 億美元。
報導直言,中国製造業增長可能已經見頂,中国未來的增長型產業或可吸納部分勞動力,但數量很少。機器人技術將有利於中国藍領勞工,但生物技術、製藥和人工智能不會,「因為從女裁縫到科學家的轉變是相當困難的」。
報導認為,對一些人來說,這是一種「報應」,在美國製造業進入中国至少 23 年後,美國人眼睜睜看著自己越來越窮,而中国的中產階級越來越富有。美國工人眼睜睜看著他們的鋼鐵工業消亡,而中国的鋼鐵工業在生產和產能方面逐漸接管世界。我們(美國人)也失去了工作,被迫從事零工經濟或挨家挨戶銷售中国製造的吸塵器和太陽能電池板。
報導開酸,如果中国在其產能上踩剎車,經濟幾乎無法繼續前進,最終可能不得不建造更多的鬼城和基建,「只是為了讓人們有工作」。
當前,對於華盛頓來說,將製造業帶回美國,或者至少保護現在的製造業,被認為至關重要。如果中国製造業市占率縮小,中企轉移到墨西哥和東南亞,這些中国人會怎樣?他們不能投票讓習近平下台。但他們會抗議、會關閉工廠,中共應該非常擔心這種撕裂。
報導指出,如果中国人的生活陷入困境,他們會反擊,北京也可能將此類抗議視為美國慫恿,到時中国政府會怎麼做?他們會大發雷霆嗎?他們會對台灣出氣嗎?「我不認為他們會將氣出在台灣身上,若他們發洩也不應該讓任何人感到驚訝,那會是一場災難。」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